Pages

Pages - Menu

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

路,在哪裡?


打坐時坐在那裡,念頭比平時還多,怎麼辦?

( 不光是打坐,日常運作亦要如此作觀!)

練習 “ 忽略 ” 的內功!

打坐時你是一條靜靜的河流,當波浪衝擊你的身心,無論細浪還是巨浪,忽略它——練習 “ 忽略 ” 的功夫。

忽略,是一門內在的武功,那是一種無招勝有招的 " 學坐 " 之行。

如果你 “ 忽略 ” 的功夫練成,任念頭化這化那,任念頭說西說東。

旁若無人的坐在那裡,就像什麼也沒發生,只是安靜。

當你打坐,安靜是唯一要做的;除了安靜,什麼也不要理睬。

當你能安靜,不被念頭所打擾,忽略念頭並不是逃避問題,那只是在練習 “ 內功 ”。

當你能夠忽略百千萬億的妄念,真正的 “ 專注 ” 就達成。

當真正的專注達成,心的一境性達成,心的清淨達成。

接下來,將是 “ 無明 ” 變成 “ 明 ”。

當沒太多的妄念動心,做什麼事都不能成功?

練習忽略之功:

讓河靜靜的流淌,讓風調皮的任性,讓花心的蜜蜂搗亂,讓無骨的柳條擺動——而你,像顆石頭一樣安靜。

靜靜地坐在蒲團墊上,忽略一切因素,忽略一切念頭、感受、塵情……

你練的就是這功!

忽略一切內在的來訪者。

像天地,任萬物自動;而它自不動。

天地間風在吹,葉在落,月在升,一切在進行……

而其中沒有作者,沒有受者——打坐時,那就是你的情形;而這情形也是你不打坐時的實情。

像天地間的存在一樣,凡事沒有作者,沒有受者,而一切生生不息的發生!

空洞——像虛空,具體——像萬物,安然寂靜如陳置在那裡的一切!

( 就像身處在宇宙中心點 )

靜修者,以自身知天地之身。

知天地之身,則知自己無身;無身則無患,一切畢。

你越深深的紮根觀心,你越不受任何問題打擾;你越偏離它,你越容易受哪怕很細微的問題打擾。

觀心之法是各種方法中,最根本、最直接、最徹底的止息之道。

因為各種迷惑及痛苦都是由心生起的,心是造就這一切的根源。

深深的觀心,純一而無雜,不要理會任何出現在心中的疑問或答案;倘若它們不自主的出現,僅僅知道就夠了,僅僅知道。

對一切在心中呈現的法相,只是如實觀察,保持如實觀察,除此之外什麼也不要做,任何動作也不要做。

即不命令自己接受它,也不勸告自己放捨它,只是如實觀察。

對於痛苦的情緒,煩惱的心結,以及恐懼的心象等,皆是如此處理。

若能觀察內在的法相不增不減,便能於心不生不滅;若能於心不生也不滅,便能整個外界與內心不垢也不淨。

如此一來,便能心無掛礙,遠離顛倒夢想,從而自然而然達到究竟涅槃。

這不是理論,是實際。

因此,一切想解脫的人,要觀心,要修行心念住;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越過心而得到解脫,就像沒有任何一個正常人,吃東西可以不經過喉嚨一樣。

觀心之中,不要失去你的安靜,不要失去你的清晰,不要做多餘的動作,只是觀心,完全觀心。

老老實實的觀心,不生他想,是觀心之法的要訣;生了他想,老老實實的觀察他想,不再進一步生他想,是處理生他想的方法。

念頭生滅來去;是心的呼吸,觀心觀心,做到內心無喘。

內心無喘,是進入道的第一步,這是達摩大師的祖訓,憶念它,信任它。

觀心觀心,觀的僅僅是心,一切僅和心有關,一切皆化為心來觀;不要觀外物、他人,不要跳過心而觀。

觀心是修心念住,佛陀的四大根本教法之一。

安靜的觀心,老實的觀心,只是觀心,默然而行,不厭喧鬧,不著安靜,不擇外境,不避前塵,只是注意到而已。

就只是觀心,存在一切的背後,不承托任何心念,不包容任何法塵,無能觀的心,無所觀的心。

只是觀心,別無秘密;是為法要,唯觀而已——只有觀罷了;唯心而已——只有心罷了。

只是觀心…

觀心,老老實實的觀心,扎扎實實的觀心,
於物不增不減,於心不生不滅,於法界不垢也不淨。

如此若不得解脫,諸佛也不願意,如是而觀心,如是而修行般若波羅蜜多。

— 波文 —

問:有些學佛人,常常引用現代科學結果,來襯托使佛經更有說服力。

這樣做會幫助弘揚佛法,還是只是在增加頭腦的概念和故事?

答:‘’ 證明 ” 是頭腦的特性,是頭腦的工作和職業。

頭腦一生都在證明,它所認同了的東西——它證明、證明、證明……

無數次;它尋找證據、證據、證據……它有無數個。

如果它相信,它總能說服自己相信;如果它不相信,它也總能說服自己不相信。

人們能不能放棄證據證明,而只是深入內心體會一下?

凡事一但去證明,凡事一旦上升到 “ 對或錯 ” 的判斷中去時,它就遠離了內心,違背了原意。

佛法不是一個關乎對或錯的問題,它主要目的也不是解釋宇宙自然,它只是盡可能的引領,你去發現自己的真相或自己去發現真相。

把佛法用在支持或證明 “ 我是對的,你是錯的 ” 或感歎 “ 佛陀真偉大 ” 等字表意上面,你就已經偏離了真相!

佛法對不對,你不必相信,即使全世界不同領域的科學家,拿出了與佛法一致的證明;輪迴有沒有,你不必相信,即使全世界有證悟的高僧大德也都這麼說。

去發現你自己的真相,你自己去發現真相,這才是極為重要的。

那你能不能…不聽別人怎麼講,而自己去親自認識一件事?

判斷、理解、認同……別光在頭腦裡旋覆!

如果你不能親自看一眼如來的真面目,即使修行一萬年,即使背會並理解了三藏十二部經典,那又有什麼用呢?

佛法絕不是一種你 “ 知道 ”、“ 理解 ” 或 “ 認同為對的 ” 的事物,它是需要體會到並活出來的活生生的體驗!

你能不能讓佛法,在你的生命中化生出來?

如果你不能深入自己的內心去體證佛法,那麼你也是外道之一。

真正弘揚佛法的人,是活出佛法的人,那些不親證;只在教理上說佛法如何如何的人,與佛法無關。

要弘揚佛法,你自己必須做一位燃燈佛,否則,你怎能引領他人成為彌勒佛、成為釋迦牟尼佛?

於三世佛中,你必須是一位過去佛,才能是未來佛、現在佛——你必須做過燃燈佛,才能做彌勒佛或釋迦牟尼佛。

是佛才能顯佛法,如果你不是佛,你如何顯佛法呢?

只在口頭上告訴他人,那些知識概念而你自己都不真知嗎?

如果不是佛,那法也意味著不是真佛法,只是一些知識、概念、道理而已。

佛法佛法,因法成佛,因佛才成佛法。

有佛才有佛法,沒佛佛法何來?

佛是佛法的根,如果沒有佛存在,那法不名佛法,一些外道法而已,即使它貌似佛法。

否則,就有點像外行的中醫配中藥,貌似湯藥,只是飲料而已。

解脫自我或修行佛法,非常重要…

如果你修行的決心不大,你根本達不成你的目標。

悉達多王子當年不正是踏踏實實,去實踐了這點才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嗎?

所以修行佛法,安安靜靜、老老實實很重要!

用科學支持佛法,用證明、說明輪迴等,我不知道那算不算是為人們的頭腦增加故事或概念,我只知道,“ 深入佛法,了悟真相 ” 是一個走出故事,出離概念的過程。

為什麼呢?

如果你不走出故事、出離概念,你在那形象與念頭裡自相纏繞,你根本無法認出你的本來面目;如果你不能認出你的本來面目,你也就根本無法瞭解真正的宇宙。

一句話:如果你不瞭解心,你就不瞭解真正的佛法,你就似外道——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,在幹什麼事情。

你也得不到真正真相的答案,因為你背棄了一個重要的製造宇宙起源的主因:心。

不瞭解心的人不可能真正瞭解世界,即使那世界被詮釋的多麼真實與合理!

如果你想真正瞭解萬有一切的真相,向心的深處走;如果你不想瞭解那真正的因,只想駕馭技術,在物質層面造福人類,那麼跟科學家走——往頭腦裡去。

科學可以被分為兩大類:頭腦的科學和心的科學——頭腦的科學可以叫作器物世界的科學,心的科學是真正的生命宇宙科學。

前者以科學家為代表,後者以佛法為代表。

真正熱愛科學的人,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!

他們可以一邊行深波羅蜜,一邊研究科學;也可以一邊研究科學,一邊行深波羅蜜。

總之,不管往哪個方向去、做何種事,真正熱愛科學的人,不忘 “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”!

科學是頭腦的極致。

那末法時期,科學和佛法是怎樣的關係?

佛法是祖母,科學只是美妹。

美妹是漂亮的、可愛的、有魅力的,追求她的人很多;但佛法是祖母,不管她看起來怎樣,不管你追不追求她,你都得跟著她走……

因為她代表你的老家!

她代表你的祖宗,你的歸終!

所以末法時代的修行者們,不管你往哪方尋求事業、尋何種事業,別忘了回老家:“ 心 ”。

在我看來,“ 科學 ”只是萬法之法中的一種,最絢麗、最有力的一種,它再絢麗、再繁花似錦,也只是萬法之一宗。

萬法起於一心,修行者,目睹 “ 萬法 ”,別忘了其根本“ 一心 ”。

一心修行,一心科研,一心工作,一心做事……把 “ 一心 ” 放在萬事的最前頭!

那你就還在修行的路上……

— 分享 —

一顆摩尼寶珠作千用,種種談說皆虛名。

一二三四五六識,七識八識妄分別。

一顆神珠本識照,隨時生相隨時滅。

三身四智空中判,妄計生出諸色天。

實相本無種種數,更無種種形象物。

息心歸然回本處,無形無相摩尼珠。

妙心一顆摩尼珠,清清淨淨清清淨。

看無體,捉無形,恒沙妙德由它生。

歸元空性作真用,化出萬物尋無影。

說這名,說那名,都是此珠不同姓。

稱它佛,說它祖,叫它宗,全是 “ 心 ” 字別有名。

覺中醒,摩尼珠,清泠泠。

大似環宇還在外,小在毫毛能內盛。

看無形,聽無聲,嚐無味,觸無影,若逮之者如捉空。

只要…

靜靜的感知,清晨黎明,在萬物都還沒醒的時刻;靜靜的感知,暮色黃昏,在微風中輕輕地感受,那安靜,那穩定…

心沒有任何身分,它可以在它的世界裡任意化身,它可以進入任何事物的身體,它可以……

它無所不能。

事實上,根本不存在一個我,根本不存在一個你,有的只不過一顆無形無相的心,在那裡變化、任運。

感知,不但似虛空,它任意進入萬物裡。

沒有什麼能阻礙一顆心,除非它自己製造的障礙,你不可避免的瞭解萬物;那是一種迷失,一種墮入很深的夢境!

感知,感知,靜靜的感知,你的生命,你的本性。

你清晰地體會到,美好捷徑,一條少有人走的路( 道 )。
















來源:網路…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