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▼
Pages - Menu
▼
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
您懂戒律嗎?
每條戒有開、遮、持、犯...學佛之人,你要不懂的話,那你就不能持戒?
問:學佛人是不是一點酒都不能喝?
答:沒有這個說法,酒是五戒之一,但是酒的開緣特別多。所以,戒律你要懂得,每條戒有開、遮、持、犯,你要不懂的話你就不能持戒。在什麼場合當中開緣,那叫開戒,那不是破戒,這個要知道。
譬如說最平常常用的,年歲大的,七十歲以上,身體衰弱,佛答應,你每餐飯喝一杯酒,幫助你血液循環,它有道理。
中醫,有很多中醫藥裏用酒做藥引子,可以做。譬如平常你們烹飪的時候,做菜,酒配在菜裏面做香料,可以用。好多好多開緣,你這個要懂得,你不懂得就錯了。
【戒是禁戒,律即法律。防非止惡,曰:戒,處斷輕重、開遮持犯,曰:律。】
『戒是禁戒,律即法律』,這是解釋戒律兩個字的定義。『防非止惡曰戒,處斷輕重、開遮持犯曰律』,這是把戒律兩個字講得很清楚。
「戒」的精神與目的是防範我們造罪業,所以說「防非止惡」,「非」就是錯誤、過失,「惡」就是惡念、惡言、惡的行為,凡是傷害眾生、傷害自己的都叫惡。
於自己、於一切眾生沒有利益的這些言行,都是錯誤的。
「禁戒」(禁是禁止,哪些不可以做),我們就很歡喜去接受,很樂意去遵守。這是戒的意思。
「律」是法律,像現在法律的判刑,依照你的罪業輕重來宣判,這就屬於律。律,可以說是自然的定律。
由此可知,果報是屬自然的,這是自然的定律、自然的法律,決定不能夠違背。
世間法律因為有人執行,還可以投機取巧,想方法來逃避法律的漏洞。
這個自然的,沒有辦法,沒有法子逃避的。這些都要知道。
戒律有「開緣」。
緣,用現在話來講就是條件,它符合某些條件的話,這個戒才可以開。
開戒不是犯戒;應當開的時候要開,不開那就是犯戒了。
「遮」就是止、禁止,決定禁止。
應當止的時候你就要止,換句話說,你決定不能開,開的時候你就犯戒了。
明白開遮,那是要智慧,沒有智慧就死在戒條之下,那就苦了,那個不是持戒!
持戒的目的是得定。
如果講持戒得善報,這不是佛法的目的。
持戒決定是得善報的,這是一定的道理,那是世間法。
持戒而得定,這就是出世間法。
「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」,唯有慧才能夠破無明、才能夠斷煩惱。
「定」是伏煩惱。
人有定功,煩惱伏住了,不起作用,但是煩惱的根還在;慧開了之後,根就沒有了,那個根就起變化的作用,變煩惱成菩提。
所以說,煩惱跟菩提是同一樁事情。
有了智慧,煩惱就變菩提;沒有智慧,菩提就變成煩惱。
所以慧沒有開,定可以伏煩惱,不能夠斷煩惱。
我們持戒,要曉得持戒的目的是得定,換句話說,我們持戒的目的是恢復清淨心。持戒也就是我們拔除身心一切的污染,目的在此地。
「持」跟「犯」,就是開、遮,應開的時候不開,這是犯,應遮的時候不遮也是犯;應開的時候開,那是持,應遮的時候遮那也叫持。
這個要辨別很清楚。
大概來說,什麼樣的原則之下,這個戒是開?決定是為了利益眾生。
如果是為了自利而開,那就是破戒。
特別是救護眾生,眾生在極危難的時候,我們救援他,這個時候是開戒的機緣。
救護眾生,諸位要曉得,眾生有兩條命,一條是「身命」,我們今天講生死、生命,還有一條更重要的是「法身慧命」。
能夠誘導他覺悟,誘導他接受佛法,在這種環境之下,准許有開緣。
如:老和尚抱女施主過河!到對岸後,早已放下,別像小和尚心裡一直"抱著"唄!
摘自_淨空法師主講---沙彌律要節錄 (第二集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