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▼
Pages - Menu
▼
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
隨時隨地的修行
隨時隨地的修行
在行持善法方面,很多人都喜歡固定時間——什麼時候該念佛、什麼時候該磕頭,不需要重視的偏偏很注意。
其實什麼時候都可以,長的話,閉關兩三年,像麥彭仁波切和一世敦珠仁波切的傳記中說,他們每年都會月修或季修,有時候還會閉關一兩年。如果沒有這個條件,每天只要有時間,隨時隨地都可以修。
所修的內容可以多種多樣,有相的善法,如磕頭、唸經、轉繞、作供養;無相的善法,像入於禪定或安住於中觀的境界中,這些都是可以的。
而環境方面,在寂靜的地方可以,在散亂的地方也可以,家裡、上班、車上……哪裡都可以修,都可以念。
可是現在很多人非要專門固定自己的修行,覺得時間一定要空出來,什麼干擾都要遠離。但這樣的話,能有多少時間修行也很難說。
人的生命非常短暫,再加上欲界眾生一天至少要睡4—8個小時,還要散亂、說話,真正能抽出來的修行時間又有多少?所以,修行的時間和環境不要定下來。
有些人經常說這個地方不可以修,那個地方不可以修,為自己的懶惰找許許多多藉口,這樣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。
我們所修的法可以是中觀、禪宗的甚深道理,也可以是念佛法門等等。古代修行人的精力、時間盡量用於善法方面,而末法時代的很多人,非要認為因緣圓滿具足以後才能修行,這是一種很愚癡的行為。
記得《百喻經》中說,有個愚笨的人,有一次口渴得不得了,正好遇到一條清澈的河,但他卻呆呆地望著河而不喝水。旁人奇怪地問他為什麼,他回答說:「河水這麼多,我怎麼能喝得完呢?」
這種想法大錯特錯。就像口渴的人即使只喝一口水,也能緩解自己的口乾舌燥,一口水也有一口水的作用,如《水木格言》云:「諸法縱難知全,少知亦得大利,江河雖難全飲,少飲亦能解渴。」
佛法雖然博大精深,但學一句話、一種道理,對你也是有利益的;佛教的戒律雖然多不勝數,但只要守持一分戒律,如皈依三寶或不殺生,也會有無量的功德;十方眾生雖然無窮無盡,無法一一幫助,但哪怕對一個眾生做一點饒益,即使做不到也很想幫助他,有了這一顆心,功德也是無邊無際的。
無垢光尊者在《如意寶藏論》中說:「我們平時應該想,自己是入了大乘佛法的修行人,與其他人是完全不同的。」
作為在家居士,工作也好,跟別人說話吃飯也好,始終要不忘這一點。
比如今天餐桌上有十個人,其他人都不學佛,你就應該想:「我跟他們是不相同的,我的所作所為若能幫助他們,那可以隨順他們。但若對他們沒有利益,吃完飯後我就要回去,好好地念我的經、修我的法。」
自己對自己有一個約束,這樣行住坐臥都可以行持善法。
所以行持善法沒必要專門空出一個時間、空出一個地方。現在漢地的有些居士,一定要空出大大的佛堂,一個月跟任何人都不見,「你們全家人給我出去!」這種做法是不現實的。
修行的時候,只要自己的心能約束,任何時間、任何地方都可以。從佛教歷史上看,有些修行人在監獄裡成就了,有些修行人在人群中成就了,也不一定非要待在山洞中。
行持善法的時候,當如無垢光尊者在《如意寶藏論》中所說,應像飢渴者遇到飲食般,有一種渴求心。如今末法時代的很多人,表面上是出了家或者在家學佛,實際上並沒有強烈的欲求心,這是修行最大的障礙!
------<入行論講記>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